发布日期:2015-05-12
作者:经合局 发布人:王卫星
项目名称:宁强县“双高”生态红茶开发
承办单位:宁强县茶叶技术推广中心
项目内容:宁强北依秦岭,南枕巴山,境内气候湿润温和,雨量充沛,生态良好,非常适宜茶树生长。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高海拔、高纬度的地理生态条件,造就了宁强茶叶高香味醇、口感厚重、耐冲泡、无污染的优异品质。截止2013年底,全县茶园总面积达13.22万亩,其中投产茶园8.5万亩,茶叶产量5210吨,产值6.56亿元。多年来,宁强茶叶因其优异品质一直备受省内外消费者青睐,但全县茶叶生产仅以名优绿茶为主要产品格局,产品花色品种单一。这不仅使大量夏秋茶鲜叶资源得不到充分挖掘利用,茶农收入减少,挫伤了种茶积极性,这种状况也满足不了省内外茶叶市场多样化消费需求,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宁强茶叶在省内外茶叶市场份额逐渐萎缩,整体效益下滑,制约全县茶产业的持续发展。
近两三年来,随着国内茶叶消费市场日趋多元化,一股“红茶热”悄然兴起,红茶因其特殊的加工工艺而产生独特的保健功效,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消费量呈快速上升趋势,年轻一族、都市白领认为喝红茶是一种新时尚,高档宾馆、酒店都增加了红茶供给,由于国际市场受“立顿”红茶的拉动,冰红茶、金骏眉、银骏眉的广告效应,引起了红茶的畅销。宁强悠久的产茶历史、独特的生态环境、优良的茶树品种,加上先进的制作技术和设备,决定了宁强茶叶优异的内在品质。1991年经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检测,宁强茶叶含氨基酸 3.41%、茶多酚24.73%、咖啡碱4.9%、水浸出物44.11%,有效成分丰富且配比适中,持嫩性和适制性很强,制作成任何一个茶类、茶品都有良好的品质表现。由此看来,宁强县开发生产“双高”(高纬度、高海拔)生态红茶有资源、有基础、有条件、有潜力,它既是“汉中仙毫”、“金牛早”、“宁强毛尖”等名优绿茶的有益补充,又是使宁强茶产业再上新台阶的重大举措,同时还可以有效弥补名优绿茶难保存、茶叶总产量低的不足,对扩大夏秋茶资源利用,调整产品结构,增加茶叶产品花色品种,开拓省内省外茶叶市场,提高产量、提升效益、实现我县茶叶持续健康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宁强县茶叶技术推广中心是专门从事茶叶新技术推广及茶产业开发指导的全民事业单位,中心现有专业技术干部15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8人,多年来一直承担着全县茶叶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茶叶科研项目的实施、茶叶生产技术的指导、推广及培训工作,具有较强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完全具备项目实施的人员力量和技术条件。
建设内容:建年加工能力30吨双高生态红茶加工厂4个,厂房面积2000㎡/个厂,厂房总面积8000㎡,购置红茶生产设备32台(套)/个厂,共128台(套)。
投资总额及合作方式:总投资1200万元,其中厂房建设960万元,购置设备240万元,合作方式为独资或合资。
市场预测及投资回报分析:宁强茶园总面积已达13.22万亩,茶园开采面积达到8.5万亩,今后每年将有0.2万亩左右的新茶园逐渐开采投产,目前春茶(5月10日前)全部生产汉中仙毫和地方名优茶,夏秋季(9月10日前)生产普通绿茶(炒青、烘青等)和少量中低档汉中仙毫。夏秋季按每亩茶树鲜叶产量300公斤计算,夏秋季鲜叶利用率不到30%,即每亩有200余公斤鲜叶资源没有得到利用,如果用来生产红茶或其它茶类,每亩可再增加50公斤干茶,全县即可增加近4500吨的产量。每个茶厂建设周期1年,4个茶厂总建设周期3年。茶厂建成后,当年投产,当年见效,鲜叶资源供应充足,年加工“双高”生态红茶按20吨/厂计算,产值可达3200万元/厂。
联 系 人:张怀清 董晓勇
电话:0916-4220881